很多人理解的等价性验证仅仅指的是RTL vs Netlist比对,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。
就像你见到的面粉都是用来做大饼就以为面粉为大饼而生,其实面粉还能做很多很多的甜点。(卧槽,哥们现在写文章真是越来越生动形象了。)
看过前面几篇文章的同学肯定都了解了FEV的原理,那么利用FEV等价性比对原理的关键就在于选择模型(SPEC模型和IMP模型),不同FEV应用的关键就在于此。
在做验证之前,你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你想要验证什么?(道理都在废话里。)
FEV就是SPEC模型和IMP模型之间的比对,比对的映射点、模型的选择都取决于你的验证目的。在目前的数字IC验证流程中,你的FEV模型选择可能是::设计提供的原始RTL。 综合优化后的门级网表。 后端PR时序优化后的门级网表。 插入扫描链的门级网表。 功耗优化后的门级网表。
最好就是分阶段进行等价性比对,各司其职即可。1.设计提供的原始RTL vs 综合优化后的门级网表。2.综合优化后的门级网表 vs 后端PR时序优化后的门级网表。3.后端PR时序优化后的门级网表 vs 插入扫描链的门级网表。4.插入扫描链的门级网表 vs 功耗优化后的门级网表。
这样下来就可以间接证明设计提供的原始RTL == 功耗优化后的门级网表
就像你见到的面粉都是用来做大饼就以为面粉为大饼而生,其实面粉还能做很多很多的甜点。(卧槽,哥们现在写文章真是越来越生动形象了。)
看过前面几篇文章的同学肯定都了解了FEV的原理,那么利用FEV等价性比对原理的关键就在于选择模型(SPEC模型和IMP模型),不同FEV应用的关键就在于此。
在做验证之前,你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你想要验证什么?(道理都在废话里。)
FEV就是SPEC模型和IMP模型之间的比对,比对的映射点、模型的选择都取决于你的验证目的。在目前的数字IC验证流程中,你的FEV模型选择可能是::
最好就是分阶段进行等价性比对,各司其职即可。1.设计提供的原始RTL vs 综合优化后的门级网表。2.综合优化后的门级网表 vs 后端PR时序优化后的门级网表。3.后端PR时序优化后的门级网表 vs 插入扫描链的门级网表。4.插入扫描链的门级网表 vs 功耗优化后的门级网表。
这样下来就可以间接证明设计提供的原始RTL == 功耗优化后的门级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