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记不要沦陷在无穷无尽的技术浪潮中,痛苦的来源就是你没有看清计算机,计算机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,没有看清楚核心内容就去学,你很难跨过35岁门槛。
只是从技术方面说,不谈未来转管理的角度,最近看了好多phD的paper,也稍微理解了一点点计算机的本质,说白了,整个计算机世界的软件层面(不谈硬件)核心要做的事情,就是做计算,做存储,做传输。
依赖于基于磁盘的存储,SSD的存储,甚至Memory和CPU的存储,各种各样的,基于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存储格式,计算该怎么做,怎么才能计算更快,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该怎么传,太多了,乱七八糟的,懒得举例了,你出去工作或面试的时候,有很多人都说基础知识很重要,但这就很玄乎,到底什么是基础呢,不同的人眼中,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是不同的,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数据结构与算法,操作系统,编译原理,网络协议,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些是吧,害,有些同学就为了应付面试疯狂背这些,可以大概总结一下这个过程:
看原理看概念(阶段)-->看理论做点实践初步尝试阶段 ---> 理论与实践知识深入理解阶段--> 理论与实践反复磨合阶段 --> 突破理论---> 实践落地。
就这样反反复复,很多人卡在第二个阶段不能突破(不过也正常,很多大厂招收人八股文也只背到这个阶段而已),其实要跨到第三个阶段个人认为最少需要3年的时间磨合,突破第四个阶段,至少5年,知识的积累绝对少不了时间的沉淀,悟性好天分高的话,十年磨一剑才算有可成就叭。
有一句话说的很好,不要为了面试而去背题,不过大环境太卷也没有办法,害
任何学科学到最后更像一门哲学,计算机也不例外,文学也好,理工也罢,只能说路虽有异,但殊途同归,不是有人说过嘛,学习的时候你会经历几个阶段:
1、最初领悟时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
2、领悟的中级阶段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
3、彻底领悟,看山仍然山,看水仍然是水。
万变不离其宗,一切都要回归原点。拿到具象化的计算机世界来看:
最初领悟时,计算机组成原理呀,操作系统呀,编译器,数学呀等等,原来就这些东西呀,好懵呀,哪些好看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呀,网页是咋做的,我的app是咋搞的。
中级领悟时:哇,这个框架好流行呀,这个组件好牛逼,这个app和网页好炫酷
最终领悟时:原来还是回到了操作系统,计组网络,数学算法等等身上。
其实对于科班或者自学从业者来说最难的莫过于:将理论与实践落地结合起来(这是一道大槛)。
作者:数据库民工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60815279/answer/2086802217
来源:知乎